随着市场趋于饱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将转向低线级市场和农村市场。

  “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超过了1400万辆,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40%,但是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不足20%,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将成为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

仝宗旗的照片.png

  《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不少业内人士采访了解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地区分布明显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农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4%。

  这意味着,中国广袤的农村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新市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

  加快适宜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

  仝宗旗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充电需求,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据其介绍,《实施意见》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等的衔接,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合理推进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建设,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结合乡村自驾游发展加快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充电桩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仝宗旗表示:“在大会开幕式上,我们也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下乡活动,此活动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支持,希望后续有意愿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可以积极参与,明年春节之后会开启系列的下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年国家相关部委已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下乡发布的政策已达14项,政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蒋林洳表示。

  她还表示,乡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资源丰富,与城市相比,乡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住房相对宽裕,具备建设私人充电桩条件。通过升级城乡电网基础设施,引导家庭用户参与充电桩共建、共享,与家庭分布式风光伏电站、家庭分布式储能相结合,构建风、光、储、网一体化乡村新型智慧配电网运行模式,有助于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有助于扩大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清洁能源消纳。

  “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不过,仝宗旗也表示:“我们也看到针对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在运营环节,重点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在维护环节,重点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

  他还表示,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持和连接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低碳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值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期,全面推动乡村充电网络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推动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既前景光明、又任重道远,让我们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同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蒋林洳认为,乡村充电设施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在车型方面需要结合经济、气候、地域、条件来提供多样化的下乡车型。在政策方面,需要促进出台农网改造和有序充电电价的支持政策,依托乡村电网资源保障,满足城乡基本的充电需求。充电服务模式方面做好模式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保障农网容量充足和用电安全。根据乡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律,需要加强农网车网互动的标准创新,因地制宜地滚动更新县域配电网的规划和充电网络设施的规划。

  仝宗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运营的角度来讲,由于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不一样,不同的场景可以配备不同的充电桩产品。在公共充电场景下,大功率充电会成为主流。因此,企业定位要清晰,注重哪个细分领域,就盯住这个细分领域做深耕,这样效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